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溯防腐之源 扬防腐文化


       防腐,对于很多人是一个陌生的字眼;防腐,却又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走进位于河南省长垣市的中国防腐历史博物馆,中国几千年防腐历史犹如画卷,在你面前一幕幕展现出来。

     2023中国•长垣国际腐蚀控制论坛暨博览会举行期间 在四海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现修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防腐历史博物馆,在这里,能让你真正感受防腐,领略世界几千年来的防腐文化。

ec76a63fccf6c21b0817b31e2b1a251.png


 整个博物馆坐西朝东,气势宏伟,古铜色的外观,配以顶部的金边,整个造型宛若一尊古色古香的铜鼎,气势浑厚,大气磅礴。这样的造型,也正契合了防腐历史博物馆厚重的文化底蕴。

dc570f58329db7ad478b3c1d5bd62b9.png

走进博物馆,就走进了防腐文化的世界。博物馆陈列的从木器铁器到军工民建机具,从远古到民国涂装资料等3000余件防腐蚀器具及文献,填补了世界防腐历史文化的空白。

1465e2afea3284069ccb75fb22d5008.png

f499714dbc84d68e719f6639a2e7794.png

据考证,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在南方楚地取材制琴,在树林里发现一种漆树,割下树身上流淌的黏液熬制成汁后,刷在琴身上,发现琴不但外形美观,音色也更加美妙动听,后来俞伯牙通过这张独具特色的琴而名扬天下,成为一代大师。后人从中受到启发,尝试涂在器皿或生活用品上,这便是漆器的开始,俞伯牙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油漆业的祖师爷。

漆是用漆树皮里的黏汁制成的用以装饰和保护器物的涂料。能涂鸦、能粘连、能成膜、能装饰的生漆特性是漆工艺起源、发展的先决条件。生漆所具有的粘连力,装饰性以及保护性等特性与原始生活资料结合,再融入器具的公用性,注入人类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孕育产生了漆器,使漆器具有了文化象征,开创了漆文化的先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熟练用漆的国家,漆文化源远流长。早在8000年前,跨湖桥的先民已经对漆的性能有所了解并开始使用,经专家考证,在跨湖桥遗址发现的桑木弓、独木舟和陶片中均含有天然生漆的成分。

“漆是人类在与防腐斗争中发现的一件利器。因为腐蚀,每年都会造成重大损失。这漆,就帮助人类减少了损失。”博物馆创始人、四海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现修说,“后来随着社会进步,漆文化的发展更是有了质的飞跃,汉代是漆文化的第一个高峰,其后无论是唐代的金银平脱漆器,宋朝的素色漆器以及元明清的雕漆,其发展各具特色,各显百态。”

a7b0d0971928501d132dc76a94f74ab.png

到了明清,漆器用途更加广泛,除了日常的木器、竹器外,军用器械都刷清漆,有效的防止了器件的锈蚀,延长了使用寿命。新中国成立后,军用转民建,自行车、缝纫机、摩托车等开始用防腐漆。可以说,防腐伴随着人类文明史而发展,而防腐,更与长垣这片土地有着解不开的渊源。

在四十多年的防腐生涯中,李现修注意到,几千年来,从中国古代的大漆防腐,到如今的现代化工业防腐,在中国防腐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文化遗存,传颂着许多故事歌谣,诞生了许多世界记录,涌现了许多精英人物……他认为,将这些遗存保护起来,记录下来,展示出来,传承起来,是当代防腐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他决心要倾自己一己之力,建设一座全景式展现中国防腐历史的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实物资料和翔实的文字资料,让更多的人认识防腐,走进防腐,感受防腐,以教育后代,启迪未来。

9aedfeca28b4d0157e04980f877cd36.jpg


公众号二维码.png


资料参考:学习强国

编辑:小菜

发稿:协会秘书处

邮箱:gdaa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