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安全环保

腐蚀性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其安全措施


腐蚀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的固体或液体。


腐蚀品分类: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划分标准,按照化学性质将腐蚀性化学品分为三类:酸性腐蚀性化学品、碱性腐蚀性化学品和其他腐蚀性化学品三类。酸性腐蚀性化学品中,甲酸、乙酸、王水以及三酸(盐酸、硝酸、硫酸)最为常见;碱性腐蚀性化学品中,比较常见的有硫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其他腐蚀性化学品中,像氯化铜、甲醛溶液等PH值为中性的化学品较为常见。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86)划分标准,按照腐蚀品的危险性质和腐蚀性的强弱分类分为一级腐蚀品和二级腐蚀品。  


腐蚀品存在的特性

 1.腐蚀性:在危险化学品中,腐蚀品是化学性质较为活泼的,能和许多物质接触时发生化学反应而使物质发生破坏。这类物质能对金属、植物有腐蚀作用,能灼伤人体和动物的皮肤。腐蚀性主要体现在对人体、环境、物体的损害。

2.对人体的伤害:当人们呼吸到腐蚀性化学品的固体颗粒或挥发到空气中的蒸气时,轻则引起咳嗽、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重则引起呼吸系统中肺部的疾病甚至死亡。如果接触到人体表面皮肤,皮肤会被灼烧,伤口难以愈合。

3.对环境的危害:由于腐蚀品的腐蚀性对人体和动、植物都有腐蚀作用,腐蚀品大规模泄露在环境中时,会对所泄露地点的生态造成很大的破坏。若泄露在空气中,会导致空气严重的污染,引发人体和动物呼吸道灼伤等不同程度的疾病;存在于土壤中时,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粮食减产;在水中时则会导致水体污染,水生动、植物的死亡。 

4.对物体的损害:腐蚀品对物体的损害主要存在于高校的实验室和工厂生产运输机械中,强腐蚀性化学品对于金属的腐蚀会导致实验器械和生产机械损耗加快。如出现腐蚀品在室内泄露时,会对排气系统、门窗等等产生腐蚀作用;当生产运输时发生泄露,对于运输的交通工具也会产生腐蚀作用,严重时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5.毒害性:许多腐蚀品会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少部分还有剧毒。此类腐蚀品一旦进入人体,会产生灼伤的同时还会使伤者中毒,甚至会直接导致死亡。

6.易燃性:许多有机腐蚀性化学品都具有易燃烧性,比如甲酸、冰醋酸等等。甲酸挥发出来的蒸气易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7.氧化性:有些腐蚀性化学品本身不易燃烧,但具有较强烈的氧化性,是氧化性很强的氧化剂,当它与某些可燃物质接触时有着火或者爆炸的危险。如硝酸、硫酸、高氯酸等,这些物质接触木屑等可燃物质时会发生氧化反应,引起燃烧现象,从而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相关应对安全措施:

物质受到腐蚀后,一般会引起物料、气体的泄露,就需要采取相关的应急措施进行处理,以免造成事故的扩大,尽量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装卸作业中应该穿戴好耐腐蚀的防护用具,认真检查包装是否完好,严防泄露,轻装轻卸,防止容器受损。液体腐蚀品不能震动,拖拉,肩扛,翻滚,撞击等一切有可能破坏容器的行为。禁止将具有强氧化性的腐蚀性危险化学品与强还原性的物质之堆放在一起。

2.撒漏处理:当液体腐蚀品撒漏时应该用干砂、干土覆盖吸收,清扫干净后,再用水冲洗,不能直接用大量水喷射,只能能缓慢的浇洗以防水珠飞溅伤人。大量溢出而用干砂、干土覆盖不足以吸收时,应及时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中和时要防止剧烈反应。

3.应急:若腐蚀品发生泄露立刻被发现还未造成重大事故时,应立刻通知相关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处理,不可在未有专业人员陪同的情况下擅自进行腐蚀品泄露的应急处理。专业人员应根据泄漏物质的种类、性质进行应急处理。若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带有挥发性,应立即离开事发现场,通知并等待专业处理人员的到来,不应擅自行动进行处理。硫酸、强碱等遇水发热、分解的物质,着火时不能用水施救,可用干砂、泡沫、干粉扑救或矿砂吸附。

4.消防:消防部队在接到群众报警后,应该立刻启动化学灾害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并根据报警信息判断,向驻地政府报告,及时启动重大灾害事故部门联动应急机制,并且立刻赶往现场。同时协调好交通、卫生、环保等机构。到达现场后,消防车辆应停在上风向,迅速通过询问当事人,周围群众,一起探查等方式了解情况,并且迅速拉好警戒线,除现场处置人员外,禁止一切人员进入。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具。一般采用全身防护,如遇到特殊腐蚀品火灾,应采用专用的防护服。考虑到腐蚀品的毒害性,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使用隔绝式氧气面罩。发现中毒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并说明中毒物品的品名,以便医生救治。扑救时应尽量采用雾状水或低压水流,避免腐蚀品溅出造成更大的伤害。消防人员在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模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