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安全环保

确保“移动炸弹”安全无虞


危险化学品,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有害的化学品,其分类包括:爆炸品,压缩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危化品分类繁杂,不同类别的危化品都可能引发严重事故。在生产、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只要管理稍有不善,就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广州市白云区顺心捷达物流园发生的危化品便是一起运输环节危化品泄漏事故,这一记沉重的警钟,深刻揭示了危化品 对人体的腐蚀危害。

一、物流园事故回顾

图片1(1)_副本.png

2020 年 9 月 1 日上午 7 时 02 分,广州市白云区长岭东街的顺心捷达物流园内,一起意外打破了清晨的平静。在货物装载过程中,一辆河南郑州车牌货柜车所装的化学原料包装破损,“对苯醌” 这种具有刺激性的危化品泄漏,释放出刺鼻气体。

图片1(2)_副本.png

事故发生后,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白云区消防救援大队龙归站迅速响应,消防员即刻赶赴现场。他们到达时,现场已被刺激性气体笼罩,对过往行人的呼吸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消防员们立即采取行动,对现场进行临时封闭,并身着专业防化服,谨慎地将泄漏货物搬运至安全区域。待现场安全隐患消除后,才将后续工作移交至安监和环保部门,完成任务后归队。此次事件造成 6 名园区员工因接触泄漏化学品受到轻微腐蚀伤害,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检查。

这起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了危化品安全管理的警钟。危化品从生产到使用的各个环节,都潜藏着巨大风险,任何疏忽都可能引发类似的事故。接下来,我们剖析危化品在各环节的危害和正确识别与处理,首先从生产环节说起。

图片1(3)_副本.png

二、危化品各环节的危害

(一)生产环节

危化品生产通常涉及高温、高压及复杂化学反应,操作失误、设备故障或安全措施不完善,都可能引发严重事故。例如在一些化工企业生产硝酸铵的过程中,若温度、压力控制不当,硝酸铵可能发生分解,进而引发爆炸。硝酸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原料,但同时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爆炸风险。

(二)储存环节

危化品储存需要严格的条件和设施。不同危化品混存,或储存环境温湿度不符合要求,包装老化破损等,都可能导致泄漏或化学反应。比如,2015 年天津港 “8・12” 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就是由于硝化棉等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不善,发生自燃,继而引发硝酸铵等爆炸品爆炸。此次事故造成 165 人遇难、8 人失踪,798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68.66 亿元。爆炸产生的强烈冲击波和高温,使周边建筑物、设施遭受毁灭性破坏。

(三)运输环节

运输过程中,车辆的震动、碰撞、翻车以及泄漏等情况都可能发生,导致危化品扩散。例如,2019 年,江苏某化工园区内,一辆运输液化石油气的槽罐车在卸载过程中,因阀门故障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并迅速汽化,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瞬间爆炸,事故造成周边数辆汽车被炸毁,附近建筑物玻璃破碎,多人受伤。

、正确识别与处理危化品

(一)正确识别

观察标识:危化品包装上通常有醒目的危险标识。如骷髅头和交叉骨代表毒性,火焰代表易燃,腐蚀液体图案代表腐蚀性,爆炸的图案代表爆炸危险性等。了解这些标识的含义,能帮助我们快速判断危化品的大致危险类型。

查看标签:仔细查看包装上的标签,标签会标明化学品的名称、主要成分、危险特性、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应急处理方法等重要信息。在接触不明化学品时,这是获取关键信息的重要途径。

(二)正确处理

迅速撤离:一旦发现危化品泄漏或疑似危化品事故,应立即远离现场,向上风方向撤离。避免顺风跑,因为有毒有害气体可能会顺风扩散,增加接触风险。

切勿触碰:不要试图自行处理泄漏的危化品,避免直接接触。很多危化品具有腐蚀性、毒性等,直接接触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伤害。

及时报警:迅速拨打当地的报警电话,如 110、119 等,清晰告知事故地点、危化品大致情况等信息,以便专业救援人员及时到场处理。

配合救援:在现场等待救援人员到来时,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提供可能有用的信息,如泄漏化学品的外观、包装标识等,协助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危化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其在各环节的危害、常见爆炸案例以及正确的识别和处理方法,是提高公众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危化品事故发生的关键。每个人都应增强安全意识,共同守护生命和家园的安全。

 


屏幕截图 2025-01-03 145757.png

编辑:小黄

发稿:协会秘书处

邮箱:gdaa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