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放射性物质剂量强度评估模型及辐射监控系统研发
1 主要荣誉
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工智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高级工程师资双飞领衔,联合广州声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放射性物质剂量强度评估模型及辐射监控系统研发”项目,从众多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24年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2024年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放射源管理和监控系统平台图
剂量率智能测量仪
放射源机γ剂量率监测装置
项目首次建立了行业先进的多尺度放射性物质扩散评估模型。大尺度扩散模型精准预测严重事故后放射性物质的扩散轨迹,实现了计算域内辐射剂量的预测评估;小尺度扩散模型实现了污染物质在楼群之间扩散情况的准确预测。
项目还成功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辐射防护智能监控设备,实现了辐射剂量强度实时采集、精准定位、物联网通信、长续航能力等功能,解决了目前市场上辐射监测设备功能单一,只能用于剂量率测量和就地显示测量数值,无法实现远程实时监测辐射剂量强度的现状,提高了辐射防护水平。
此外,项目创建了具有工作过程中辐射风险实时监控、放射源储存和运输实时监控、辐射扩散预警风险评估等服务功能的智能管控平台。该平台实现了接入到平台内的电子设备的综合管理,提供了具有监测、评估、预警和预案相结合的智能化服务,填补了国内空白。
放射性物质辐射防护的传统监控系统面临多个问题:
(1)依赖进口设备,设备间难以互联互通;
(2)缺乏实时监测和风险处置能力,存在安全隐患;
(3)数据电子化程度低,导致数据浪费;
(4)辐射扩散无明显规律,难以准确预测扩散趋势,给防护工作带来困难。
为解决这些问题,广州工智院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等技术,研究低功耗高可靠无线技术,研发辐射防护智能监控系统设备,构建辐射扩散评估模型,并开发辐射防护智能管控平台,形成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放射性物质辐射防护智能管控解决方案。该方案突破了现有管控困境,为放射性物质辐射安全监管和环境安全保障提供了智能化技术支撑。
自项目应用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在提高辐射监控能力方面,实现了对放射性物质的实时、精准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潜在风险,大幅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在提升防护效能方面,优化了智能管控手段,使防护更加科学合理,降低了工作人员及环境危害;在社会效益方面,提升了辐射监测和防护能力,减少了人员受照剂量,降低了事故风险及负面影响,保障了工作人员安全。为公共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支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目前,项目成果已在大亚湾、防城港等电厂及省内检测公司得到广泛应用,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获得了企业的一致认可。
广州工智院,以此次获奖为契机,继续深耕技术创新,加强与各方的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核安全事业持续发力,助力我国放射性物质辐射防护工作迈向更高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联系人 | 资双飞 |
联系电话 | 13676254497 / 020-22912664 |
编辑:小羊
发稿:专委会秘书处
邮箱:gdaa2016@163.com